火狐体育全站app下载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火狐体育全站app下载 > 新闻动态 > 活动回顾|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:《易学导论》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

活动回顾|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:《易学导论》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28

3月29日,“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”于上海图书馆举行,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《易学导论》来到现场,以其深厚的学术积累,细致分析与解读了先秦至南宋时期的易学文本,图文并茂地展示了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传承与变迁,吸引了众多现场听众。

分享会上,陈岘老师着重讲述了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在易学中的地位的变化,及其从上古到两宋意涵的演变,他认为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学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。

第一个阶段是先秦时期。在先秦典籍中,令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与易学联系在一起的是《系辞》中的文字,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。河指黄河,洛指洛水,伏羲受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启发而制作了八卦,可以说《河图》《洛书》是易学的思想来源与中华文明起源。同时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也在其他典籍中出现,《尚书》记载“大玉、夷玉、天球、河图,在东序”。《河图》以宝物的形象出现,被发现后便被帝王收藏。《论语》中孔子感叹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”这里的《河图》是作为圣王受命的祥瑞出现。因此陈岘老师总结出《河图》《洛书》具有文明起源、宝物、祥瑞这三种意义,这些意义也可见于《礼记》《墨子》《管子》《吕氏春秋》等先秦文献,但关于《河图》《洛书》的具体形象并没有相关信息。